5月18日,2024“南京人才日”系列活动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开幕。“南京i才政策礼包”、“才遇金陵·四时长伴”人才活动品牌、紫金山英才卡服务场景发布,南京市与东南大学签署全面深化人才共引共育合作协议,一批落地项目签约。
开幕式上,首批市级战略科技领军人才攀峰项目、U35强基项目入选者代表,分别领取1000万元、100万元扶持资金。“南京i才政策礼包”同步发布,“政策礼包”聚焦人才事业发展,系统梳理整合南京市、区各类人才政策,帮助实现政策一键获取、直达申报,任何在南京或有志于来南京的人才,都能精准匹配、应享尽享适合自己的政策服务。
正是这样的城市格局,让南京各类高层次人才喷涌而出。开幕式上,南京新一批“科技之星”闪亮登场。据了解,自1995年起,南京市已成功组织15届“科技之星”评选,评选出的150名“科星”中,已有22名当选为两院院士。据统计,南京现有全职两院院士96人、创新创业的中外院士125人,在校大学生100.76万人。城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明显,高技能人才数量领先,青年人才竞相涌现,在中国城市“95后”人才吸引力排行榜上位居第六。
政策的支撑,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。近年来,南京人才政策持续因时应势、迭代升级——2023年底,南京发布“人才强市25条”“重点产业人才7策”两项人才新政,提出人才支持计划提优、人才创新载体提能、产才融合发展提速、人才合作开发提质、人才服务生态提升等五大行动。今年3月,南京再次推出人才新政38项实施细则,强化人才发展保障。
为加大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力度,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投入机制,持续支持南京市人才创新创业,2020年起,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联合各区(园区)国有资本、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规模5.5亿元的两期市级人才基金,围绕南京市“2+6+6”创新型产业集群,重点定向支持由国家重点人才工程、省市人才计划入选者创办的企业,并提供政府、园区、产业链上下游、金融服务等相关资源对接及赋能。截至2024年4月末,市级人才基金已投资32家企业,投资金额3.42亿元。
当然,南京也清醒认识到,当前科技人才的成果转化落地体系还存在堵点卡点。对此,这座城市借助开幕式契机,打出了一套“组合拳”,通过优化供需对接、金融支撑、要素赋能、赛会活动等4项机制,完善科技成果贯通式转化体系。
依托“人才日”活动,南京正式启动科技成果供需信息对接平台,并在南京大学等17所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高校分中心,有效牵引高校“创新源头”和企业“发展需求”对接;20亿元的人才创新双向赋能基金、南京市数据要素企业孵化中心和大模型产业赋能中心落地玄武,两大中心将围绕数据要素产业生态链,加速大模型推广和行业应用落地,4家金融机构和紫金山英才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现场为7家人才企业授信签约;启动首届南京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,探索打造在宁高校“双创”大赛品牌,在青年人才中形成鼓励创新、支持落地的导向。
当前,南京正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,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,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主攻手。